新华社研究院> 国家高端智库>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及翻译

2022-11-09 17:51·“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主题研讨会
分享至:
作者:张士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多次,二十大报告又专门系统阐述了它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对此,大会代表讨论热烈,国内外舆论也高度关注。

这不难理解。因为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接下来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也就是说,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我们的直接目标和现实任务。

应该说,现代化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目标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之所以能够走出新的现代化道路,是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这“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中国是个大国,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就是要独立自主决定自己的未来,既不能跟风,也不能骑墙,而必须走自己的路,“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在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既可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有益经验,又能够避免它们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曲折、留下的斑斑劣迹,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发展得更快、更稳、更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又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怎样看待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我想,关键是理解和把握它的性质和定位。

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它不同于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秉承了中国文化传统,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因资本逐利最大化所造成的贫富悬殊、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弊端。它倡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的“单向度的人”。

报告还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和9句话的本质要求。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位——它是相对于西方式现代化而言的,是一个独立、完整、高规格的大概念。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对外翻译“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概念时,英文使用了“Chinese modernization”这个译法。这种译法言简意赅、语义直达,也适用于其他语言的翻译,便于在国际语境中传播。从二十大期间国际主要媒体的报道和评价看,这个英文译法得到普遍认可和使用,很快在国际社会传播开来,达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主任)

本文摘自作者在“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主题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