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时代,文化问题不仅在于维护民族本色,更与融入世界和繁荣发展的要求紧密相连。中国,拥有超过五千年的文化传统,面临着既要守护东方本色,又要主动融入人类文明潮流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东方文化与人类文明相结合的思想,并将其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这一思想形成于诸多历史与哲学源头。首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儒家思想以其仁、义、礼、智、信、和谐及社会责任等价值观扮演着支柱角色。其次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和文化在民族发展中作用的思想影响。在近代以来融入世界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来自西方在经济、科技乃至文化上的压力,这要求建立一个既能维护东方本色又能主动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模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当代全球化现实相融合的成果。这样一个结合了东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理论基础,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石。这一思想认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精神的力量,也是构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因此,首先必须传承和弘扬东方的传统价值观,特别是仁爱、和谐等价值。这不仅是民族本色的源泉,也是提升国际声誉的基石。在传承的同时,也要有选择地吸收人类文明精华,有助于国家提升创新能力和全球融入能力。借此,中国既能接触现代知识,又能稳固自身独特的文化根基。
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认为,一切理论思想只有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和实践行动才具有意义。在教育领域,这体现为将儒家学说、东方哲学、民族历史的教学与吸收现代科学艺术相结合。在外交领域,中国通过文化中心、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来推动“文化外交”,从而在向世界学习的同时推广自身特色。在文化产业中,许多艺术作品将民族元素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浓厚东方色彩又易于被海外接受的产品。
多年来,中国已大力推行这一思想。一方面,国家教育体系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与“全球化教育”并行。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项目,更是文化交流的渠道,为中国在出口文化产品的同时,也从其他文明中吸收新价值创造了条件。
在传媒领域,各大电影公司和数字平台积极将传统内容(神话、历史、民间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这有助于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地位。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突出之处在于避免了两种极端:封闭保守或消融本色。这也是许多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与西方相比,这种方法更倾向于“和合”而非“同化”,倾向于“基于传统的创造”而非“脱离传统”。
对于越南而言,这一思想带来了许多启示。越南需要巩固民族文化根基,发扬集体精神、爱国情怀、仁义和孝学等核心价值观。同时,应主动有选择地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避免外来文化削弱本色。文化外交也应被视为推广越南友善、创新和富有特色形象的战略支柱。特别是,将遗产保护与基于遗产的创新相结合,将有助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成为发展的动力。
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东方文化与人类文明相结合的理念不仅塑造了中国的文化战略,也为本地区包括越南在内的各国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建设一个既富有本色又融入国际的文化,将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的基础。
作者: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原副院长、越南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范文德
来源: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