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研究院> 中国记者> 正文

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

以文载道 以文传声 以文化人

2024-02-01 09:14《中国记者》
分享至:
作者:巩炜 昝琦 蹇勇德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甘肃日报作为省级主流媒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自觉承担起职责使命,以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气象、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清醒勇毅的历史自觉、深沉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刻认识文化对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闻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新闻事业是公开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公共文化事业,甘肃日报社要时刻把新闻舆论工作放在党的工作全局和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中去把握定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二、担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作品当中

新闻舆论工作既有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社会文化的鲜明特征,对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和舆论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2]

“文者,贯道之器也。”担负起这一职责使命,就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从根本上明确以什么“文”、载什么“道”、传什么“声”、怎样“化”人。

从新闻舆论工作宏观层面来看,就是要以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文”,讲好中国故事背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以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文”,传中国理论、中国实践、中国贡献的“声”;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成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知相通、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风”。

从省级主流媒体主责主业看,就是以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文”,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人民奋斗圆梦、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以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立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文”,传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制度,有利于推进改革发展,有利于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声”;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文”,“化”成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

从新闻工作者微观操作看,就是以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体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文”,讲好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道”,传党的政策主张和人民呼声的“声”,“化”成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风”。

“文”是载体、形式,“道”是思想、灵魂,“声”是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人”是人民群众、服务对象。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既层层递进又内在统一,既有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性要求,又有“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实践要求,贯通理论与实践、联通信念与本领,缺一不可。

三、坚持守正创新,在“百姓日用而不知”中做到共情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福建工作时就曾指出:“文化建设有直接的宣传功能。讲宣传就有一个效果问题,这涉及到宣传内容的思想性,又涉及到宣传的形式。思想性是宣传工作的灵魂,也是宣传工作的出发点。”[3]“没有能为别人所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性就无从体现,宣传教育活动也就无从落实,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4]

对作为省级主流媒体的甘肃日报来说,实现“言之有文”、行稳致远,就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百姓日用而不知”中强化思想引领、服务工作大局、讲好甘肃故事,与广大干部群众共情共鸣,使全省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凝聚智慧和力量。

(一)强化全省工作思想引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是做好甘肃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把党的创新理论变成陇原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2019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专程到兰州黄河之滨实地考察黄河生态保护情况,甘肃也因此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首倡之地。一个月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作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5]的重要指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此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第一时间在全国率先启动开展“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全媒体报道小组深入省内黄河流经区域和沿黄8省(区),行程2万多公里,持续进行了14168小时图文直播,发布融媒报道102篇,以及海报、长图、H5等融媒产品115条,累计浏览量320万人次。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展现了甘肃省及沿黄省(区)着力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黄河生态环境大保护和黄河流域大治理,努力把黄河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生动实践。202011月,这组重大主题报道荣获第3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238月,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4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策划推出《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特别报道,由报社社委会、报业集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抽调骨干记者组成全媒体采访小组,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进行了回访,以1篇封面评论+9篇蹲点调研”整版报道形式,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千年敦煌筑高地》《壮伟雄关谱新韵》《红色高台正奋进》《职教之花遍陇原》《生态祁连固屏障》《安居乐业幸福来》《敢把沙漠变绿洲》等为题的融媒报道150余篇,配合推出《培黎花开 静待芬芳》《寻梦千年 又见敦煌》《祁连深处 有灵且美》等9条系列专题片,制作推送SVG交互产品《牢记嘱托!日新月异是千里陇原最扎实的答卷》,全面反映了近年来特别是新一届甘肃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甘肃不同领域和层面工作迈出的探索性步伐、取得的最新进展、获得的实践经验,巩固壮大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服务甘肃工作大局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以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节会等为抓手,推动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在甘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3年以来,围绕甘肃省委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等工作安排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招商引资大会、“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动员大会、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等重要会议,创新新闻报道呈现形式,全部以“1篇评论+1篇会议报道+1篇会议侧记+多篇反响报道+竖版现场视频报道+海报、长图”的模式,推出《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推动陇原高质量发展》等深度报道,评论《开局就是决战 起步就是冲刺——聚焦“新春第一会”》,H5产品《划重点!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要点来了》,视频报道《甘肃“半年报”提振信心》,长图《甘肃加速度》等,以集成式大声量宣传力度推动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落实到位、中央决策部署在陇原大地落地生根,展现了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员勇担当、推精品、出佳作的新风采、新作为,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认可。

在第二十九届兰洽会期间,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在全面、立体、生动呈现展示兰洽会盛况的同时,围绕兰洽会开幕式暨高端论坛、专题论坛、招商推介和贸易促进活动,主宾国、主宾省(市)、主题市经贸交流,产业展览展示推介等重要活动,着重突出“透过兰洽会看甘肃”这一角度,推出26个整版特刊报道,刊发各类稿件产品1910篇(条),其中新媒体产品190余件,总阅读量超1亿人次。全面展示甘肃投资吸引力、营商环境吸引力、文化吸引力。特别是连续4天推出4个整版“企业家看甘肃”专栏报道,报道了中外客商特别是企业家看好甘肃、看好中国、共创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实际行动,展示了202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通过举全省之力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和“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等,全省上下形成了重商兴商、亲商爱商、护商安商、利商富商的浓厚氛围。甘肃国际传播中心以“Meet A Better Gansu(遇见更好的甘肃)”为题,采用“短视频+微海报+图片+文字”形式,以全英文互动采访方式,邀约出席兰洽会的外宾畅谈感受、分享故事、共话发展,推出的20余个视频报道,分别在新甘肃客户端英文频道、Hi Gansu视频号以及海外平台的两个账号Gansu DiscoverHiGansu进行推发。4天时间里,海内外平台总浏览量超30万人次。

2023年第六届敦煌文博会宣传中,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工作专班,根据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安排部署,提前2个月开始预热宣传,深入报道了全省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文博会期间,围绕大会主题,以“文化+艺术+技术”“大主题+小故事”“互动化+可视化”“甘肃话+国际范儿”呈现方式入手,全流程一体策划、全矩阵组合传播,全方位、高频次、多渠道展开宣传报道。两天时间通过12个整版特别报道,2600余篇(条)稿件产品,210余件海报、长图、H5等融媒产品,近400条视频,5场直播,全面展示了大会盛况,深入报道了在全球视野下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引起的共鸣,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加强文化交流、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全网累计阅读量5.35亿人次。同时,注重轻量化短视频传播,新甘肃客户端推出的《在敦煌遇见“敦煌女儿”樊锦诗,这就是我们要追的星!》短视频,1小时内播放量突破90余万人次,网友仅在新甘肃客户端微信视频号的评论量就达到586条;奔流新闻客户端推出的“青年与敦煌”系列短视频《一舞敦煌》《文创敦煌》《舞韵敦煌》《解密敦煌》《沙画敦煌》《画里敦煌》,展现年轻人对敦煌文化的热爱、传承和文化自信。其中,《解密敦煌》入列人民号9月优质内容周榜榜单第6位。

(三)讲好甘肃故事、甘肃人民的故事

甘肃日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将笔端和镜头对准人民群众,讲述普通劳动者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感人故事,讴歌一线先进人物实干奋斗、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真实记录当代甘肃人民的时代群像,生动展示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近年来,甘肃日报先后深入报道了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华池县挂职干部邱军等“时代楷模”,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原所长王一航、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尹建敏等一大批陇人骄子、最美人物以及无数普通劳动者,大力弘扬他们为理想埋头苦干、接续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国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为事业无怨无悔坚守的敬业品格,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力量、道德滋养、文化条件。

其中,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70多年来扎根大漠,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无私的奉献精神,精心保护和修复敦煌石窟珍贵文物,潜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努力探索推进文化旅游合理开发,使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为可能,也铸就了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2019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考察时指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6]

以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六老汉”为代表的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40多年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8.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7]

四、坚守地方特色文化阵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坚守以纸媒专副刊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阵地,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省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百花”是甘肃日报1956年根据党的文艺“双百”方针而诞生的一个文艺板块。60多年来,“百花”始终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从时代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坚持文学名家写甘肃、甘肃作家写甘肃,以优秀文学作品传承发展、创新创造,温润心灵、启迪智慧、滋养精神。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日报为更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凸显党报和地方文化特色,通过数次改版设置新的板块或对原有板块重新定位,推出了“文化”“生活”“健康”“阅读”“影视”“博物”“史话”“红色记忆”等板块,增强重大主题宣传中的文艺力量,持续推动本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其中,“文化”板块中的“艺术”版,以甘肃14个市州为单位,整体推介一方地域的文艺成果,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整体统筹宣传,形成规模效应,推动全省文艺事业整体发展。“影视”版以影视评论为主阵地,着力构建甘肃影视理论,引起业界和读者广泛认可。“史话”版,推出了《穿越千年的最美石窟》《甘肃简牍——“简”述千年往事》等发生在陇原大地的各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专题报道,让读者在了解甘肃历史的起源、发展、影响中接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滋养。

立足甘肃厚重多元的敦煌文化特质,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在所属新甘肃客户端、奔流新闻客户端进行创意呈现。新甘肃客户端6.0改版,在客户端的外观设计上首创性地采用敦煌色系和敦煌元素,以“青绿山水色系-敦煌文化元素”为方案,直观呈现敦煌沉淀了1600年的美。20227月,新甘肃客户端首次将大型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搬上网络直播平台,开启甘肃经典剧目网络直播的先河,借助互联网新技术打造了文艺新样态。2023年,将敦煌研究院精心制作的“云赏敦煌”系列短视频搬上“云”端,积极发挥“新甘肃云”甘肃省融媒体省级技术平台的融媒体传播矩阵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多平台推送,并通过脸书、推特等海外社交平台推送,同屏共振、组合传播放大了传播效能。截至目前,该系列短视频在海内外各平台点击播放量达1.2亿人次,新浪微博话题#云赏敦煌#阅读量达1200万人次。同时,新甘肃客户端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探索“新媒体+艺术”的大众文化传播路径,连续5年积极打造“新甘肃网络春晚”,创新开设“敦煌风”“暖风来”“线漫”“微言”等原创文化栏目,2023年持续推出“文物里的甘肃”“文化里的甘肃”“心灵里的甘肃”“色彩里的甘肃”等系列创意短视频等产品,向广大网友呈上一场又一场展示甘肃特有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视听盛宴。其中,2023“新甘肃”网络春晚兔年春节全网播放量5300多万人次。奔流新闻客户端开设“大敦煌”频道,下设“洞鉴”“匠心”“绝色”“悦读”“器物”等子栏目,以“讲好敦煌故事,弘扬敦煌文化”为核心主旨,以创新的传播形式,让敦煌文化所承载的内涵和精神深入人心,激起文化共鸣,激发文化自信。

甘肃日报社还立足自身人才优势,发挥文艺名家的影响力,先后成立叶舟工作室、张琳工作室等文艺名家工作室,以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推动文艺名家发挥品牌效应,带动全省文艺创作。近年来,叶舟先后推出长篇巨著《敦煌本纪》和134万字长篇力作《凉州十八拍》,以其独特厚重而具有影响力的书写,向世界讲述甘肃,传播中国故事。张琳将现实题材与儿童文学紧密相结合,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要创作方向,先后推出历史题材长篇儿童小说《草原额吉》、长篇儿童小说《石榴籽心灯》、“麻花辫系列”丛书(6册)、长篇儿童幻想小说《羚羊回家的路》和《沙娃娃的万花筒》、长篇儿童文学作品《月亮上的格桑花》等。

五、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8]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原则,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甘肃日报社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率先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媒体融合机制改革,及时出台配套制度,实行了先端、次网、后报的出版传播顺序,迅速实现了党报采编资源向新媒体平台无障碍转移,努力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截至目前,新甘肃客户端下载量达到650万,全省86个县区融媒体中心已全部入驻,实现了“平台统一、技术统一、数据统一、资源共享”的核心目标,全省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形成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甘肃经验”。按照“全省一平台、全省一张网、全省一盘棋”思想建设的甘肃省融媒体省级技术平台“新甘肃云”,完成指导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任务,达到了“平台统一、技术统一、数据统一、资源共享”建设目标,甘肃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现省、市、县融媒体三级贯通的省份。甘肃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兰州大学成立全国第二个媒体融合省级重点实验室,上线西北地区第一个全域性新媒体品牌奔流新闻客户端,有效提升了甘肃媒体在全国的传播声量;组建甘肃国际传播中心,积极探索地方主流媒体参与国际传播的创新实践,打造具有“国际风范、中国元素、甘肃特色”的国际传播新名片,为国家整体外宣战略贡献了地方媒体力量。甘肃国际传播中心组建一年多来,4件作品入选全国 100 件优秀网络国际传播精品案例;中秋节推出的“月是故乡圆 天涯共此时”多语种融媒报道在海外平台阅读量超10 万人次;围绕兔年春节推出的“陇原特色年味”系列融媒产品在优兔(Youtube 获平台推荐;“国际流”网红工作室海内外阅读量超 200 万人次。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积极创新采编工作机制,建立重要新闻线索定期研判策划、重要新闻全媒体报道小组、重要评论社长总编辑专班负责等工作机制,加强整合策划、创新融媒表达、探索多元传播,全面提升主题报道质量与水平,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了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温暖的回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三抓三促”行动等重大主题报道,有效提升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者巩炜系甘肃日报社社长,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昝琦系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蹇勇德系甘肃日报社社委会委员、总编辑)

【注释】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OL].共产党员网,https://news.12371.cn/2015/10/14/ARTI1444837266615525.shtml?from=singlemessage

[2]习近平.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M].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51.

[3][4]习近平.《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19901月),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21.

[5]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OL].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9-09/19/content_5431299.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6]樊锦诗.“敦煌女儿”樊锦诗讲敦煌(之四):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OL].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laigao/ycjx/2020-04/07/c_1125821540.htm

[7]新华社.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OL].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9-08/22/content_5423551.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wd=&eqid=aeca15ac000482a5000000066484a47b

[8]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OL].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9-03/15/content_5374027.htm

                                                                                                                                            编 辑 梁益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