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认为,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在中国人的理念中,朋友应当是永远的,利益应当是共同的。
2025年4月11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与奇姆肯特市社会各界代表的会面中指出,当前世界局势日益复杂,主要是全球贸易战扩大这一趋势所导致的。世界正逐步转向关税对抗,这不仅仅是又一次经济衰退的问题,而是可能引发一场影响全球经济基础、对整个国际关系体系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本性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哈萨克斯坦应当采取何种应对措施?托卡耶夫总统认为,哈萨克斯坦地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贸易通道交汇处,应特别重视与所有邻国建立全面、互利、友好的合作关系。
2013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首次提出。中国国家领导人曾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则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美国奉行“美国优先”这一旨在压制所有竞争对手的全球主导政策背景下,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全球性倡议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中国已经在两个关键区域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集群”——中南半岛和中亚地区。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国家领导人曾指出,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繁荣、和谐、联通的中亚地区。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提出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应坚持的四个方向:一是坚持守望相助;二是坚持共同发展;三是坚持普遍安全;四是坚持世代友好,筑牢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也指出,中国同中亚五国保持富有成效的全方位合作,符合六国和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会各方重申了共同努力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意愿,并表示愿积极参与中国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并指出这些倡议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自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进一步深化。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总额达到948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54亿美元。其中,哈萨克斯坦在该地区对华贸易中位居首位,贸易额达438亿美元,占比超46%。作为对比,2024年中国与全球所有国家的贸易总额约为6.28万亿美元。
而在近期,两辆贴有“TIR”(国际公路运输)标识的冷藏卡车装载着20吨由中国辽宁省企业生产的冰淇淋,从沈阳国际公路运输集散中心的生产基地出发。该批货物经新疆塔城地区的巴克图口岸离境,穿越哈萨克斯坦,最终运抵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运输时间预计为8至10天。这次冷藏卡车的发运,标志着以沈阳为起点的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首条TIR系统框架下的跨境公路运输线路正式开通。
除此之外,“北京-中亚”班列装载设备、医药等货物从北京市房山区发出,驶向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标志着“北京-中亚”铁路运输线路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营。该班列通过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历时10天抵达塔什干,运送了共计1100吨、总价值达2800万元人民币的货物。据承运公司介绍,“北京-中亚”铁路班列将实现每周一班的常态化运行。
近年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中亚国家与中国在经济、贸易、教育、文化和旅游等多个领域能够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在全球化时代逐渐落幕、国际社会逐步适应一个充满变革的新世界的背景下,建设中国-中亚国家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急剧上升。这一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成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所在地区乃至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图景。
作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美国继续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推动在亚太地区建立反华组织,试图阻挠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而该经济带的重要部分经过哈萨克斯坦境内。美国或将企图在中亚地区构建一道分隔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哈萨克斯坦应为中国提供可靠的后方支持,促进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为共同应对美国的关税攻击,有必要加强与上合组织、集安组织、独联体、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组织的合作。
与此同时,美国将继续在中亚推动对中国的舆论战和话语渗透,无论是否借助美国国际开发署,都试图说服中亚地区民众认为中国在该区域推行所谓的“经济扩张”。众所周知,一些亲西方的政治分析人士和网络博主正通过各种方式抹黑和诋毁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互利合作。
鉴于当前形势,必须高度重视中亚国家与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信息宣传与分析支持工作。有关国家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通过具体事例,系统开展对中亚国家与中国基于相互尊重、互信、长期睦邻、友好和平等互利原则所展开的互利合作的解读与宣传工作。特别是需要深入研究三大全球倡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文件以及中国对外政策的其他重要文献。同时,应重点关注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国家发展的路径,研究其经验在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国家的可借鉴性和适用性。
通过常态化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圆桌会议和专题讲座,邀请中亚与中国的知名学者、专家及社会各界有影响力的人士,深入分析中国-中亚合作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并探索宣传与群众沟通的新方式与新思路。开展这类宣传解释工作尤为必要,因为在美国对中国施压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外部势力将加紧对中国周边国家局势的干扰与破坏,特别是在中亚地区。这些势力可能通过扶持恐怖分子、宗教极端分子、有组织犯罪集团及毒品走私网络等手段,煽动颜色革命,企图破坏本地区的稳定。因此,中亚国家必须提前布局,加强警惕,积极推进与中国的紧密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
作者: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专家俱乐部主席 布拉特·苏丹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