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研究院> 图文详情页 > 正文

图尔苏纳利·库齐耶夫:文明对话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025-10-11 13:48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分享至:
作者:图尔苏纳利·库齐耶夫

"文明互鉴促进文化繁荣"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孔子等伟大思想家的智慧之中,而这一理念,在当下愈发具有现实意义。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样性为我们带来了进步的希望,但同时也加剧了不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和文明与经济和科技一样,成为推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世界的特征,更是进步的根本源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绝不应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冲突的根源。恰恰相反,面对此起彼伏的深刻变革,进一步推动文明互鉴的必要性愈发凸显。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共同反对某些西方学者所鼓吹的"文明冲突论"。历史的进程一次又一次证明,文明之间如果缺乏互鉴,就会产生壁垒,冲突与战争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文明互鉴的理念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以全人类的福祉为目标,为建立平等、相互理解的伙伴关系指明了实践路径。

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其文化和外交思想中强调,文化交流是相互理解的桥梁。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Shavkat Mirziyoev)的政策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理念。他认为,文化遗产和当代艺术是国家发展与外交的战略资源。

因此,以文明互鉴通向繁荣发展是我们两国共同的愿景,而它基于几个基本原则:平等与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基础;包容性是文明互鉴互补的动力;文明进步的唯一道路是和平,而非冲突;文化外交是加强相互理解的有效工具;全球文化秩序是全人类所需的共同遗产。

首先,所有文明都有同等的价值。每一种文明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不能借由贬损一种文明来吹捧另一种文明。历史表明,繁荣是通过交流实现的。过去千百年间,从古代丝绸之路到明代的外交,与其他文化的互鉴塑造了中华文明。在米尔济约耶夫总统的领导下,乌兹别克斯坦正在实施一系列政策,通过国际艺术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修复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文化纽带,来加强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

其次,文明的力量来自交流,同时又保持其独特的身份。乌兹别克斯坦积极搭建促进此类交流的文化平台,包括塔什干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和海外剧院巡演项目。在艺术和文化发展基金会(Art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主席加雅涅·乌梅罗娃(Gayane Umerova)的主导下,各类项目将全球文化实践与我们本国传统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协同效应。

最后,"文明冲突论"应被坚决反对。中国国家领导人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一条通向相互理解而非冲突的道路,呼吁拥抱和谐、共同发展。乌兹别克斯坦在其文化外交中也坚守这一立场,致力于充当跨文化对话的平台。我们坚信,多样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共同进步的源泉。

而这些共同的原则在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具体合作倡议和项目中也得到了体现。

中国以平等、对话、包容与相互尊重为原则,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还举办多样的文明对话论坛、开设文化中心、开展人道主义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则通过艺术和文化发展基金会,举办"艺术与伊斯兰世界"(Art and the Islamic World)等国际展览,并成功与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开展合作。同时,我们积极修复撒马尔罕、希瓦和布哈拉的古迹,并举办"东方旋律"(Sharq Taronalari)国际音乐节和塔什干国际电影节(Tashkent Film Festival)等大型国际文化节。

文化项目、考古研究、艺术与电影帮助"让文化发声",深化了国际间的相互理解。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运用这种软实力来巩固各自的国际地位,建立可持续的文化纽带,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下组织的联合考古考察,以及北京与塔什干博物馆之间的展览交流。面向未来,扩大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之间的联合项目,让周边地区国家也加入进来,能创造出惠及全人类的可持续文化发展模式。这正是以"中亚+中国"的方式维护和平与繁荣的关键,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遗产署第一副署长图尔苏纳利·库齐耶夫(TursunaliKuziev)

来源: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