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研究院> 研究院中文版pc端> 正文

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

2023-12-29 16:24
分享至:

2023年,欧洲内外承压,拉美大事接二连三,中东呈现复杂图景,非洲大陆机遇与挑战并存,美国的制度困境加剧矛盾对立,亚太地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亚欧地区形势复杂、局势紧张。本文回眸2023年全球七大地区,为您详解区域发展态势。

欧洲:解决内忧外患困难重重

2023年的欧洲内外承压。从外部因素看,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导致欧盟多面承压;巴以冲突异常惨烈,加剧欧盟内部立场分歧,一些成员国遭遇恐袭风险上升。从内部因素看,走出经济颓势前路漫漫,实现欧盟扩员目标和解决非法移民等问题面临共识难寻的困境。

内忧外患构成严峻挑战

2023年,乌克兰危机延宕不止,给欧盟带来持续压力。目前来看,俄乌谈判前景依然渺茫,包括欧盟在内的西方“援乌疲劳现象”日益显著。由于欧盟成员国间的立场分歧,12月中旬举行的欧盟峰会未能就对乌克兰的500亿欧元援助达成一致。考虑到美国国会仍未批准新一轮对乌援助,此次欧盟未能通过援乌计划无疑将对乌克兰造成进一步打击。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明确指出,不应该向乌克兰提供更多资金,而是应该结束冲突。

匈牙利21世纪研究所研究员戴阿克·达尼埃尔认为,匈牙利在乌克兰问题上“并不孤单”,欧盟几个主要成员国都赞同欧尔班的立场,只是“迫于美国和媒体的压力不敢公开表态”。

2023年,赴欧移民数量不断上升,令欧盟头疼不已。移民问题再度成为欧盟国家亟待解决却又难找到良策的焦点议题。近年来由于恐袭事件频发,不少成员国对安全问题更为谨慎,欧盟各国迟迟无法就接受非法移民问题达成共识。此外,12月的欧盟峰会上成员国亦未能就加沙停火问题达成一致,凸显其内部分歧,一些国家发生极端事件的风险也在上升。

2023年,欧洲政坛极右翼势力保持崛起势头。在荷兰,极右翼政党自由党在12月初公布的议会众议院选举结果中获得最多席位,首次成为众议院第一大政党;在瑞典,极右翼政党瑞典民主党去年已跃升为议会第二大党,对执政联盟多项主要施政领域产生影响;在意大利,极右翼政党兄弟党已上台执政;在德国,极右翼党派选择党的支持率近期创下历史新高。欧洲不少专家担忧,多国极右翼政党崛起可能影响明年的欧洲议会选举。

面对严峻的战略困境,欧盟试图以扩员“破局”。欧盟峰会在匈牙利缺席投票的情况下通过了启动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入盟谈判的决定。与此同时,一些西巴尔干国家也都不同程度开启了加入欧盟的进程。不过,成员国态度不一、候选国自身条件不足以及自身内部改革困境等都将成为欧盟扩员进程中的障碍。

走出经济颓势前路漫漫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萎缩0.1%。

2023年,受全球需求减少、融资条件收紧、能源供应危机延宕等多重因素影响,加上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的冲击,欧洲经济陷入低增长泥潭。民众消费支出、企业生产和投资受到明显抑制,旅游餐饮、制造、零售、建筑等行业企业纷纷被迫裁员甚至陷入破产。欧盟因地缘紧张局势增加了军事与经济援助支出,导致经济下行风险上升。由于能源转型缓慢、数字化发展滞后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长期未解,欧盟推进“再工业化”前景并不乐观。

此外,高利率环境下融资困难正在欧洲酝酿新的不稳定因素。2023年上半年,多家美国银行关闭、瑞信危机引发欧美金融市场震荡。目前,以欧洲房产巨头西格纳破产为代表的商业地产行业债务和融资困境令市场普遍担忧。

既要应对地缘政治危机的冲击,又要突破通胀压力和增长乏力的困境,欧洲经济复苏前路漫长。欧洲经济低迷的状况预计将延续至2024年。

欧中合作呈现回暖势头

这一年,欧盟与中国在多领域、多层级交往增多,双方寻求共识,管控分歧,促进合作,双方关系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3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等相继访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访德、法两国,并主持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 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

近年来,中欧在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发展迅速。与进行反华鼓噪的一些政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商界清醒而务实。在跨国企业眼中,中国的发展绝非风险,而是巨大机遇,欧洲企业纷纷加大对华投资。

今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多个欧洲国家领导人或领导人高级别代表与会。十年来,中国同欧洲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贸易额不断增长,中欧班列驰骋不息,标志性项目开花结果,中欧人员交往更便利。

中欧今年10月在北京举行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12月在北京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双方已全面恢复各层级交往,特别是绿色、数字、经贸领域高层会晤成功举行,形成新的共识和成果,展现了中欧关系的韧性和活力。

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新的一年,欧盟如何继续推进欧中互利合作关系,更多地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将考验欧洲领导人的智慧。

拉美:反对干涉推进联合自强

巴西总统卢拉开启第三个任期,阿根廷等国经历总统选举,移民问题严重困扰多国,中拉关系在元首外交引领下快速发展……2023年,拉美大事接二连三。其中,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第七届峰会和南美国家领导人会议相继召开,拉美国家加快了推动区域一体化、反对外部霸权干涉的有力步伐。 

联合自强迎挑战

随着世界多极化不断推进,拉美国家越来越不愿被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霸权所左右。进一步团结域内国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寻求更公平贸易、更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成为拉美国家共识。

今年1月,拉共体第七届峰会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宣言》,发出加强地区团结、推进区域一体化、反对外来干涉的响亮声音。5月,南美国家领导人会议签署《巴西利亚共识》,决定推动加强区域合作,重启中断了多年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作为一位地区大国领导人和拉美左翼回潮的代表人物,卢拉多次提出加强区域一体化倡议,得到拉美多国呼应。巴西政府今年先后宣布重返拉共体和南美洲国家联盟,卢拉5月在拉共体峰会上呼吁复苏南美洲国家联盟,创立南美洲共同货币,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这一年,阿根廷、厄瓜多尔、巴拉圭、危地马拉等国举行总统选举,墨西哥、委内瑞拉、乌拉圭、萨尔瓦多、巴拿马等国2024年也将迎来大选。经济和民生问题对大选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也成为这些国家执政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阿根廷总统选举中,极右翼选举联盟候选人米莱当选并于12月10日正式就职。近年来,阿根廷深陷严重债务和金融危机,经历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货膨胀。米莱在竞选期间誓言以削减政府开支、开展经济改革等方式重振经济。未来阿根廷新政府能否兑现承诺,稳定国内局势,备受民众关注。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报告预测,2023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将增长1.7%。受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一地区经济或将持续低迷,并导致就业增长放缓,贫困情况难有进一步改善。

反对干涉呼声渐强

2023年,移民问题仍是拉美多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今年5月,美国2020年推行的非法移民快速驱逐令“第42条”到期前后,美墨边境再现移民潮。9月27日,哥斯达黎加因入境移民人数激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10月以来,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又现新一轮移民危机,美国向墨西哥施压,要求其加强边境管制力度。

一年间,美国多次改变其移民政策,却在这一问题上撇清自身责任指责拉美国家管控不力,这种单边做法遭到拉美多国反对。墨西哥总统洛佩斯表示,美方需不断调整自身战略,学会尊重他国。他还批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当前涉及拉美移民和打击毒品等议题的态度,多是以总统选举竞选宣传为目的。

10月22日,墨西哥、委内瑞拉、古巴、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等国领导人在墨南部城市帕伦克就移民问题达成一致,要求美国停止对地区国家实施“单边强制措施”,同时敦促美解除对古巴和委内瑞拉的制裁。

美国试图借毒品问题干涉墨西哥内政、继续把古巴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等行径,使拉美国家进一步认清美国霸权面目。拉美国家抵制霸权的反抗意志日渐增强,独立自主意识愈加强烈,团结自强呼声日益高涨。

中拉关系快速发展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中拉友好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今年3月,洪都拉斯同中国建交。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6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启了中洪关系新篇章。

今年,巴西总统卢拉、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乌拉圭总统拉卡列、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等拉美多国领导人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10月,智利总统博里奇和时任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赴华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与会的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举行双边会见。

中拉高层密切互动,中拉关系捷报频传。中国与委内瑞拉建立了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与尼加拉瓜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洪都拉斯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先后同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截至目前,已有22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已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尼加拉瓜5个拉美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拉美国家不断同中国深化合作,期待中拉合作成为助推拉美国家和地区发展振兴的动力。卢拉表示,中国是当今世界政治、经贸、科技等各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东:在和解与冲突之间挣扎

和解与合作、灾害与冲突、增长与衰退……2023年的中东地区呈现复杂图景,折射出该地区希望与挑战同在,活力与困顿并存。

沙伊复交引领地区和解

2023年,和解与合作是中东局势的显著特点,表明中东国家自主性越来越强。

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今年3月在断交七年后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这对中东地区的宿敌实现复交震惊世界。沙伊关系随后不断升温,双方重新互设使领馆,伊朗总统莱希还赴利雅得参加11月11日举行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这是2012年以来伊朗总统首次访问沙特。

中东国家2023年在地区和解进程中取得一系列进展:以色列同阿联酋签署其与阿拉伯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土耳其与埃及多年来首次派出部长级官员互访;卡塔尔与巴林、阿联酋宣布恢复正式外交关系;叙利亚被暂停十多年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成员资格得到恢复。在以和解和团结为主题的第32届阿盟峰会上,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在发言中强调,和平、团结、合作和建设符合阿拉伯国家人民的利益,“我们不会让本地区成为冲突地区”。

2023年,中东国家在国际和地区多边组织和合作机制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伊朗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埃及、沙特、阿联酋和伊朗受邀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学者邹志强认为,2023年中东局势呈现前所未有的缓和势头。虽然由于爆发新一轮巴以冲突,中东和解进程暂停下来,但不会一直停下去,总体缓和、局部动荡的趋势不会根本改变。

冲突灾害造成严重后果

2023年,中东发生多起严重自然灾害和武装冲突,严重冲击地区稳定和发展前景。

2月6日,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的边境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导致逾5万人遇难,数以百万计民众无家可归,仅在土耳其国内造成的损失就高达约1000亿美元。9月8日,摩洛哥发生强烈地震,造成2900余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两次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后重建目前仍在继续,不少灾民至今无法返回家园。

武装冲突更让2023年的中东地区笼罩在阴影之下。4月15日,苏丹首都喀土穆爆发激烈冲突,苏丹武装部队和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发生交火,冲突延续至今。10月7日,以色列和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已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巴以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巴以新一轮冲突使地区局势骤变,打乱了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及土耳其等国的和解进程。

此外,伊朗核问题、也门内战、黎以及叙以边境冲突、土耳其越境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等不稳定因素,依然困扰着中东地区。

多国经济发展陷于低迷

2023年,受多重内外因素影响,除阿联酋和沙特外,中东多国经济增长乏力,陷于低迷。

近日,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市落成。该电站每年产生的电力足够维持20万户家庭用电,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240万公吨。这个项目再次体现了阿联酋这个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海湾国家实现能源多元化和绿色发展的决心。

以摆脱对石油收入的依赖和实现多元化增长为目标的沙特“2030愿景”正逐渐从蓝图变为现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的一项报告认为,沙特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强劲时期,财政情况良好。

但与此同时,地区其他国家,如埃及、土耳其、黎巴嫩、叙利亚、伊朗等,则饱受货币大幅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人数激增之苦。黎巴嫩镑、埃镑、土耳其里拉等中东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低。此外,巴以新一轮冲突沉重打击了双方的经济,同时令埃及、约旦、黎巴嫩、伊朗等周边国家经济雪上加霜。

世界银行10月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西亚和北非地区经济增速将急剧下降,将从2022年的6%降至1.9%左右。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赵军认为,受油价低迷导致石油减产、全球金融环境紧张、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及乌克兰危机持续导致粮食等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地区局部动荡仍在继续,中东多个国家的经济低迷局面短时间内恐难扭转。

非洲:在国际舞台上更趋活跃

2023年,非洲大陆发展机遇和困难挑战并存。非洲在全球事务中更加有所作为,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更加响亮。与此同时,非洲这一年也遇到不少挑战,包括局部政局动荡、通胀高企、债务负担加重、经济增长乏力等,需要在谋求共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加以克服。

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近年来,美西方国家滥用政治和经济霸权扰乱国际秩序,造成全球治理结构失衡,甚至引发地区冲突。非洲国家因此承受了不少冲击。对非洲国家而言,不断增强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颇为紧迫。

今年6月,由南非等非洲6国领导人组成的非洲和平代表团访问乌克兰和俄罗斯,提出有关俄乌冲突的十点立场,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支持。8月,埃及与埃塞俄比亚正式加入金砖大家庭,增强了金砖合作机制的力量。9月,非洲联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正式成员,成为该组织继欧盟后的又一个区域组织成员。

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二十国集团表明,非洲国家全球影响力正在显著增长,在国际事务中将扮演更重要角色,有助于壮大“全球南方”追求战略自主的力量,完善全球治理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科斯坦蒂诺斯·贝尔胡特斯法说:“非洲在全球舞台上日益重要的地位将增强该大陆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中非合作硕果累累

今年是中国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10周年。2023年,中非合作再上新台阶。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与广大非洲国家并肩前行。中非合作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双方实现互利发展,对推动各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年初,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正式竣工,掀开了中非卫生合作新篇章。中国援非医疗队在广袤的非洲大陆救死扶伤,经历抗击新冠疫情和埃博拉病毒等重重考验,生动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开港运营,津巴布韦和安哥拉国际机场航站楼顺利落成,科特迪瓦科科迪桥建成通车……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中非合作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助力推动非洲经济实现多元化,加快非洲大陆工业化进程。

今年8月,中非领导人相聚南非约翰内斯堡,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举办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会后,中方发布《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三项举措,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非方表示坚定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继续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在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马杜·迪奥普看来,加强中非合作是非洲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科技创新、投融资等领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与帮助。

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说,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中非合作求真务实,给中非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永远是非洲迈向现代化道路上最可靠的伙伴。

直面挑战谋求振兴

2023年,非洲国家谋发展,求振兴,同时在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方面也遇到不少挑战。

非洲大陆拥有全球最年轻的人口结构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为了发挥增长潜力,非洲国家积极推动人才技能培训和教育。南非和肯尼亚等国持续在数字经济领域发力,非洲向数字化大陆迈进的步伐加快,有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正在加速,非洲大陆正向成为一个人口众多、规模巨大的统一市场迈进。

然而与此同时,尼日利亚、埃及、南非和肯尼亚等地区主要经济体通胀持续高企,民众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加纳和赞比亚等国面临主权债务危机,脱困艰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将撒哈拉以南非洲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和2.5%。

此外,苏丹、尼日尔和加蓬等国今年接连发生政治动荡,萨赫勒地区恐怖主义和暴力犯罪猖獗。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非洲中东部的大湖地区局势虽有缓和,但安全状况仍然堪忧。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美西方国家长期实行的干涉主义政策是当下非洲局部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年,全球气候变化对非洲的影响尤为严重。尚未走出持续三年旱灾的非洲之角国家又遭洪灾重创,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面对诸多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认识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非洲国家正循此方向孜孜求索,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不断奋进。

美国:制度困境加剧矛盾对立

2023年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呈极端对抗之势,美式民主失能失序加重;经济依仗美元霸权暂避衰退之险但仍有隐忧;拜登政府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上的“双标”在国际国内广受诟病;社会分裂与民意对立呈加剧之势,民众焦虑和不安全感强烈。

政治制度功能失调加重

这一年,美国两党斗争激烈,同一个党内部也严重分裂。出于对选举的算计,两党在诸多问题上闹剧频出,不断刷新民众对美式民主体制的认知下限。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因涉嫌不当处理涉密文件等遭指控,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刑事起诉的前总统;现任总统拜登之子亨特·拜登面临税收和枪支等方面的指控,是美国在任总统的子女首次遭刑事起诉。拜登本人则于12月13日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发起弹劾调查,在大选年即将开启之际两党之间的斗争持续升级。

美国国会政党内斗日趋“白热化”。1月,共和党众议员麦卡锡经历15轮投票勉强当选众议长,履职仅9个月后就被迫下台,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投票罢免的在任众议院议长。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美国政治机构不能有效运作,功能失调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政治被富人、大企业、特定利益集团的竞选资金所腐蚀,导致国会和白宫寻求的政策脱离公众利益,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处于历史低点。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式选举沦为金钱政治,美国政治进程正在由特殊利益集团主导,政客深陷党派斗争,自私自利且效率低下,选民在投票之后对国计民生重要事务几无发言权。86%的美国人认为,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更专注相互争斗,而非解决问题;63%的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未来没有信心。

经济暂时避险但仍脆弱

目前看来,美国经济暂时躲过了此前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测的衰退风险,但能否真正实现“软着陆”还有待观察。

2023年美联储通过一系列加息、缩表行动,推动通胀水平继续下降,但通胀水平仍高于其2%的长期目标。美联储激进加息还一度引发美国金融动荡,祸及欧洲,多家美欧银行关门。

美联储加息吸引资金大量回流美国,为私人领域投资提供支持。随着对美联储明年开始降息预期的逐渐升温,表现强势的美元已经呈现走弱势头,国债收益率明显回落。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说,今年美联储似乎成功对抗了通胀,但政治失灵让联邦赤字上升、公共财政走上不可持续道路,年初的地区性银行危机可能是明年出现更多金融震荡的先兆。

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从年初的6%以上降至近3%的水平,在物价持续高企的情况下,美国中低收入阶层民众仍承受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动用养老金支付账单者大有人在,社会贫富分化继续扩大。不少专家将美国此轮经济复苏称为“无感复苏”。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达雷尔·韦斯特告诉新华社记者,高昂的价格伤害了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了公众对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

外交政策“双标”广受诟病

2023年,乌克兰危机延宕不止的同时,新一轮巴以冲突大规模爆发。这对在中东地区长期采取维护自身霸权政策的美国而言,无异于一起“灰犀牛”事件。拜登政府原有的外交议程受到冲击,其对两场冲突的应对之策明显“双标”,在国际和国内广受指责,面临内政外交压力。

白宫无休止地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受到共和党人猛烈攻击,国会“援乌疲劳症”凸显。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11月公布的民调显示,有41%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在帮助乌克兰方面做得过多,比今年6月的29%增加了12个百分点。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有超过两万人死于战火,停火止战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呼声。多年来自我标榜为“人权卫士”的美国,不仅向中东地区增派军事力量,向以色列提供大量军事支持,还多次阻挠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相关决议,在国际社会招致广泛批评。

随着巴勒斯坦民众陷入深重的人道主义灾难,美国国内反对政府偏袒以色列的声音也在加大,美国年轻人和少数族裔对巴勒斯坦的同情度不断上升。美国近来多项民调结果显示,大多数年轻选民不赞同拜登政府对巴以冲突的处理方式,可能对拜登谋求连任的选情构成冲击。

社会弥漫焦虑不安情绪

这一年,枪患、种族矛盾、非法移民、毒品泛滥等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没有出现改观,反而愈加严重。

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统计数据,美国枪患形势依然严峻。截至12月20日,今年各类枪支暴力事件已在美国造成41623人死亡。

新一轮巴以冲突加剧了美国民众已有的对立和社会撕裂。反犹主义和“伊斯兰恐惧症”进一步蔓延,持不同立场的民众举行抗议示威,仇恨犯罪数量激增。

出于党派利益考量,共和党控制的“红州”政府持续向民主党控制的“蓝州”运送越境的非法移民,令华盛顿特区、纽约和波士顿等民主党主政地区疲于应付。今年9月以来,美国与墨西哥边境涌现新的移民潮,迫使拜登政府转变立场,允许修建边境墙。

洛杉矶、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犯罪率上升。不法分子聚众快速偷盗或抢劫零售商店和超市,违法案件层出不穷。

多数美国民众对国家发展前景感到焦虑和不安。最新的“里根国防调查”显示,高达70%的人认为美国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亚太:排除干扰引领全球复苏

2023年,亚太地区排除诸多干扰,加强多边合作,释放强劲动能,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速释放红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阶段。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和加强域内合作,推动打造亚太发展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经济复苏释放强劲动能

过去30年,亚太地区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开放包容、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聚焦发展,开创了自主自愿、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弘扬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伙伴精神。

2023年,亚太地区释放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动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显示,尽管遇到一些不利因素,2023年亚太地区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全年经济增长有望从2022年的3.9%提升至4.6%。

在这一年里,开放包容、共同发展依旧是亚太合作主旋律。6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区域内90%以上货物贸易将逐步实现零关税,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增强了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内生动能。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年初启动,有望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助力东盟地区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亚太经济复苏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人员往来加速恢复。中国多地政府和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开展招商洽谈,亚太地区企业家和投资者重返中国寻找机遇。泰国等国家的高官在机场热烈欢迎中国游客重返让人倍感暖心,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4月开行进一步带动域内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进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全面恢复线下办展或境外客商线下参展,加速推动区域经济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托马斯·赫尔布林说,预计今年亚太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三分之二。尽管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仍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将继续为全球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和平发展遭遇诸多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同样受到不少干扰和挑战。

域外大国干预半岛局势、在南海问题上拨弄是非,日本强排核污染水入海等都成为地区不安定因素。更有甚者,一些国家试图在亚太地区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扰乱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印太战略”等地缘政治盘算以及北约“亚太化”等趋势尤其值得警惕。

这一年,中国和东盟国家排除外部干扰,成功完成“南海行为准则”案文二读,正式启动“准则”案文三读,同意加快推进“准则”磋商,争取早日达成有效、富有实质内容、符合国际法的“准则”,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友谊、合作之海。

亚太发展的历程一再表明,唯有合作才能发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拼凑排他性小圈子搞阵营对抗对谁都没有好处。绝大多数地区国家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明确发出不愿选边站队、不做大国博弈棋子的声音。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9月在雅加达举行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表示,东盟国家无意成为代理人,将致力于同各方合作以实现地区和平与繁荣。

凝聚合力推动共同发展

亚太一直是全球经济中最具增长活力、发展潜力和经济韧性的区域。作为全球增长引擎,亚太肩负更大的时代责任。中国积极倡导亚太合作,更以自身发展回馈亚太,以共建“一带一路”凝聚地区发展合力,实现共同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中国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中老铁路正式运营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2420万人次,发送货物2910万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东南亚迎来第一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10月正式开通运营,加速助力地区经济腾飞。

2023年也是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地区国家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为亚太和平稳定、持久繁荣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就“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印太展望互利合作发表联合声明并通过农业、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文件;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通过有关发展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联合声明。

在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共同打造亚太发展下一个“黄金三十年”指明方向。各方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全面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

发展是亚太地区永恒的主题。迈入2024年,亚太各国需要始终聚焦发展,不断深化合作,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亚欧:域内危机难解博弈加剧

2023年,亚欧地区形势复杂多变,紧张局势加剧,安全风险升高:乌克兰危机延宕难解,纳卡地区隐忧犹存,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博弈白热化。 

乌克兰危机陷入胶着

今年以来,乌克兰危机进入双方相持阶段,“消耗战”“拉锯战”成为显著特征。

5月21日,俄国防部宣布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地区重镇阿尔乔莫夫斯克(乌方称巴赫穆特)。随后,乌克兰军队在美西方支援下向南顿涅茨克、巴赫穆特以及扎波罗热方向开始进行反攻,同时加大对克里米亚半岛及俄南部边境地区的打击力度,但一直难以突破俄军防线。近期,俄军加大对乌东重镇阿夫杰耶夫卡的进攻,试图早日实现“解放顿巴斯”的军事目标。

10月初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国际舆论焦点迅速转移,加上“乌克兰疲劳症”蔓延,西方民众对于继续援乌的支持度不断下降,西方媒体频频透露美欧政客私下劝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政府与俄谈判。

泽连斯基对此予以否认,重申未准备与俄开启和谈,并在国际上频频发声,希望获得西方的持续援助。临近岁末,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将在2024年生产100万架无人机,乌军方则计划再动员45万至50万兵员。克里姆林宫则多次强调,目前不具备乌克兰局势向和平方向过渡的先决条件,俄绝对优先事项是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的既定目标。

俄罗斯挺过西方极限制裁,经济社会保持稳定。俄总统普京1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年度盘点”活动上说,2023年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5%。俄工业生产和制造业均增长,失业率首次降至2.9%。俄国家外债规模已从460亿美元降至320亿美元。

在政治和安全方面,乌克兰危机导致俄欧关系、俄美关系破裂,欧洲被进一步捆绑在美国战车上,战略自主下降;全球多国重新审视安全问题,增加军购和国防预算。在经济方面,这场危机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难度,全球能源、粮食供应紧缩和价格波动一度使不少国家出现困境。

地区博弈加剧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俄罗斯和西方紧张关系加剧,俄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军事威胁。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未止,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硝烟又起。9月19日,阿塞拜疆以“反恐行动”为名对亚美尼亚控制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发动军事打击,以恢复当地“宪法秩序”。一场闪电战后,阿塞拜疆完全控制了纳卡地区,随即宣布已与纳卡地区代表达成停火协议。12月7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就改善两国关系发表联合声明。

被称作“高加索火药桶”的纳卡地区看似已经恢复平静,但其背后的大国博弈暗流汹涌。作为外高加索地区事务的传统参与者,俄罗斯在纳卡问题中扮演关键角色。近两年来,被视作俄罗斯盟友的亚美尼亚多次公开抨击俄在纳卡问题上的“不作为”。失去纳卡地区后,亚美尼亚直接拒绝出席俄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理事会会议。不仅如此,亚美尼亚还拒绝参与集安组织军演,转而与美国举行联合军演。

受乌克兰危机影响,俄罗斯在其他地缘方向投入的资源有所减少,美国趁机展开行动,试图削弱俄在地区的影响力。今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与中亚五国元首在纽约举行会晤,这是美国与中亚五国的“C5+1”对话机制首次由部长级提升至元首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副所长韩璐认为,美西方趁机加紧拉拢地区国家,导致俄在地区的控局能力下降,特别是亚美尼亚与俄罗斯的同盟关系受损。但总体来看,地区国家依然与俄罗斯保持紧密联系,对俄关系依然是外交优先方向。

对华合作深化

尽管美西方不断拱火浇油,但亚欧国家普遍希望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与该地区国家传承友好合作,携手应对挑战。

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开启今年第一次国事访问。10月,俄总统普京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俄元首年内两度面对面会晤,充分体现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今年5月,中亚五国元首齐聚中国古城西安,参加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成为本次峰会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建交31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加速对接发展战略,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友好关系日益巩固。中国-中亚峰会的举行将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中亚地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十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先试先行,在发展战略对接、合作机制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硕果累累,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吉乌公路等一大批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建成,途经中亚的中欧班列快速发展。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方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涉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等新亮点,为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提质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