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华社研究院一行赴俄罗斯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拜访交流
当地时间3月21日,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一行拜访俄罗斯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瓦尔代俱乐部发展与支持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安德烈·贝斯特里茨基,瓦尔代俱乐部项目主任季莫费·博尔达切夫、国际合作部主任莱拉·利亚诺娃等参加交流。
俄罗斯·莫斯科
03-21
2023
-
-
2022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举行
新华社社长傅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新华社总编辑吕岩松主持,社领导周宗敏、袁炳忠、赵承、景如月出席会议。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代表年会筹备组发言。
中国·北京
12-28
2022
-
傅华: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大力量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近十年来,在共建国家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实践,不断走深走实,为全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立,习近平主席专门向成立大会致贺信,希望合作委员会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三年多来,委员会加强多领域沟通交流,推进多层次务实合作,取得了诸多丰硕成果。2021年12月上次理事会召开以来的一年间,作为理事长单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我们举办了系列学术会议,在北京举办了“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主题研讨会,在墨西哥城、马德里、约翰内斯堡等地组织了“红厅论坛:中国新发展,世界新机遇”全球系列对话会,在中国浙江举办了“2022新丝路故事汇·柯桥论坛”,与理事会单位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联合主办第二届“中韩智库媒体对话”研讨会,获得广泛国际反响。——我们不断加强智库研究合作,在“世界人权日”前夕,发布《为了人民幸福生活——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智库报告,得到成员单位高度评价。与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主办全球智库研究征集活动,邀请多家成员单位参与合作,活动成果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我们还积极邀请委员会成员参与各类国际活动,扩大委员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强化委员会平台建设,全面升级委员会官方网站,强化学术成果全媒体展示和线上互动功能,在“脸书”平台开通委员会官方账号,方便成员更加便利快捷地了解委员会学术活动和研究动向。继续编辑出版委员会会刊《“一带一路”观察》,展示成员单位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面对国际社会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热切期待,智库应当发挥更大作用,汇集众智,凝聚众力,推动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我们应当发挥智力平台作用,共同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开展多领域的学术研究,就共同关心的课题开展合作研究,推出更多有含金量、有操作性的智库成果,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计。我们应当发挥交流平台作用,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面对变革与挑战,智库作为世界人民思想对话、人文交流的重要渠道,应当在促进沟通、深化互信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权威研究阐明时代大势,以理性观点深化互信互鉴,以专业声音澄清疑惑误解,推动各国携起手来、加强合作,推动各国人民心意相通、和衷共济,共同应对挑战,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应当发挥传播平台作用,共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讲好实践中涌现的生动故事,揭示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方式,阐释“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推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这样历史性的年份开展智库研究、举办交流活动,具有特殊意义。为此,作为理事长单位,我们对2023年的委员会工作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积极推动成员互动交流。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非正式会议上表示,2023年,中方将考虑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根据《“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理事会规程》,委员会届时应召开全体成员大会,在此欢迎各理事单位、成员单位参加大会。新的一年中,我们还将积极主办各类双边、多边国际学术活动,推动委员会成员交流进一步常态化、多样化。三年来,尽管疫情阻碍了面对面交往,但我们仍然通过云端相聚,交流思想,分享智慧。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线下相会,畅叙友情,共话未来。第二,大力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年实践,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是回答当今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重要思想源泉。为此,我们今天将发布一批全球智库报告征集活动选题,欢迎各理事单位、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共同分享和交流智慧成果。作为拟征集选题中的一项,我们此前已就“‘一带一路’发展学”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征求了多位委员会专家的意见建议,有关智库报告已经进入最后修订阶段。此外,为了更好梳理“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与成果,我们已经启动了“新丝路故事汇”全球案例征集活动,并拟在2023年择机发布案例成果,也欢迎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相信通过一系列国际合作研究,委员会将发挥更大作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多智力支持。第三,进一步加强委员会服务功能。作为理事长单位,新华社将进一步加强委员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秘书处作用,进一步办好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和委员会会刊,并做好成果展示、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服务协调工作,让委员会成员更好地共商发展、共建平台、共享成果。欢迎各位成员对委员会建设、秘书处工作等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委员会建设迈上新台阶。我们的时代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委员会全体成员勠力同心、携手并进,共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世界向着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未来大步迈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作者系“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理事长、新华通讯社社长,本文节选自作者在“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2022年理事会会议上的讲话),120,"…")
中国·北京
12-27
2022
-
赵承:汇集各方智慧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作为理事长单位,我们拟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面向全球征集智库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研究,加强对成员单位学术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各国智库交流分享有关研究成果。
中国·北京
12-27
2022
-
-
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如何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近日由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研讨会上,中外人士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北京
11-19
2022
-
向世界更好地介绍中共二十大 “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主题研讨会2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大厅举行。来自近8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代表、智库专家、媒体记者等围绕中共二十大精神展开研讨交流。11月2日,“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主题研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大厅举行。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长曲青山在致辞中表示,中共二十大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科学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大政方针,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通过智库研讨形式,为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提供交流互鉴的平台,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新华通讯社社长、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傅华在致辞中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为世界读懂中国提供了思想窗口和精神标识。读懂中共二十大,要读懂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自信自立的鲜明品格、胸怀天下的宽广情怀。新华社将不断加强对外话语创新,更加“亲切”“地道”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新时代故事,当好融通中外的“连心桥”。新华通讯社总编辑、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吕岩松主持开幕式。本次研讨会分为“关键在党”“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议题,来自国内外的17名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代表作了发言并同与会者交流。大家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力量,亿万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将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他国发展提供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石,可以与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本次主题研讨会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华通讯社联合主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120,"…")
中国·北京
11-02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