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研究院> 图文详情页 > 正文

阿努舍尔翁·拉苏洛夫: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2025-07-04 00:00
分享至:
作者:阿努舍尔翁·拉苏洛夫

当代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战略规划、科技跃升与社会平衡的有机融合。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充分证明,经济增长完全可以与文化振兴、社会公平的拓展以及国际关系的平衡发展并行不悖。中亚国家在观察这一进程的同时,也从中汲取灵感,并找到了许多共鸣之处,特别是在面对共同挑战的背景下——从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到跨境安全问题,从能源困境到推动工业化的迫切需要。

塔吉克斯坦并不将中国式现代化仅仅视为一个内部的经济或社会进程,而是看作一种深远的现象,对整个地区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在这一发展模式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对他国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对自身道路的独立探索——一个以渐进改革为基础、以社会稳定为优先、并尊重本国文明传统的独特发展路径。

塔吉克斯坦与本地区其他国家一样,高度重视那些有助于构建共同发展架构的倡议。由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拓宽了经济合作的视野,其意义也远远超越了基础设施投资的范畴。这一倡议蕴含着一种“互联互通”的哲学——不仅是地理上的互联,更是文化、政治和思想层面的融合。正是这种深层次的互联互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全球与地区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正在推动构建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相互信任以及对各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尊重为核心的全新的区域思维方式。中国与中亚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非抽象的比喻,而是一项具体而现实的区域融合方案,其核心建立在相互尊重、务实合作和长期伙伴关系之上。中亚各国高度关注构建一种稳定、可持续且开放的发展模式。中方不仅愿意进行投资,还愿意分享发展经验、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并主动避免形成依赖关系——这一点对于经济与体制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和宝贵。

在这一伙伴关系中,人文合作的维度尤为值得强调。教育交流的持续推进、联合科研项目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青年群体之间语言与文化对话的日益活跃,正在共同塑造一种全新的社会联系基础。越来越多的塔吉克斯坦青年专业人才前往中国高校深造,学成归国后,他们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更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视野,为本国经济的现代化以及治理理念的提升注入了新活力。

中国与中亚国家面临着诸多相似的挑战——从推动技术转型的紧迫需求,到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的复杂任务。对此,最有效的应对方式或许正是那种能够充分尊重地区历史特性、契合经济现实,并兼顾各方长期利益的合作模式。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一个有益的参考范例,更可能成为中亚地区推动类似进程的重要催化剂。它启发我们在坚守本国资源基础和战略优先事项的同时,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路径。

当今世界不需要新的模式对立,而更需要不同发展道路的共存与对话。“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欧亚各国人民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通过加强相互理解,共同构建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并携手打造一个共同的未来。在这个未来中,发展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全体人民共享的权利。

作者:塔吉克斯坦媒体Asal Media主编 阿努舍尔翁·拉苏洛夫